無所畏懼到無所畏懼

最近接觸的哲學是海德格爾,讀書會正在討論《金剛經》,休閒的活動則是散步。昨天讀到海德格爾的紀念講話《泰然任之》裡的一段話:「對事物的泰然任之與對神秘的虛懷敞開從來不會自行發生。它們不會偶然地降臨到我們身上。兩者唯從持久的、無畏的思中成長起來」。

不知道為何,我讀海德格爾的時候,都常常覺得像在看佛經。「無畏」在這段話說得很好的,但是對海氏而言,「思」才是題眼。

我不知道別人的小時候會不會像我第一次朦朧意識到人是會生老病死的時候,產生出「那與我無關」的想法。似乎這整個周遭的世界是虛擬的,假的,進而產生出我可以從生老病死中豁免的願望。現在回過頭看,那時候那麼小,竟然有恐懼,還有恐懼誕生的願望(妄想)。

「無畏的思」在我的理解看來就是接受面對世界的感受。不會在別人對一件事情上因為他是權威,他的觀點,而雪藏、否定自己所有所思所感,直接摘取別人的果實。這裡指出的是個體的「信心」,你可以在叢林中站立起來,生長起來,成為一個獨立的,具備思的人。

好玩的,閱讀海德格爾令人想起自己的小時候——「有一種存在者即人類相信所有存在者都是為他而存在的」,因此有些人可能在一出生的時候,因為有思想,有了我是世界中心的錯覺,但那是人類的世界,並非世界。所以面對事物的泰然任之和虛懷若谷不會突然而來,是持久不斷地思,讓你從土地裡生長出來的,這個時候,你才是真的在世界之中。

你是世界的其中一員,而不是世界的主宰者,你欣賞這個世界,而不是消費這個世界。這令我想起了讀書會,師父問我們何為「無所通化分」,我想起了散步:你從任何的場所,簡單地走出這一棟大樓,往公園走,這個時候你不是學生、你不是任何人,散步中的解脫感,你走在林中,和周遭融化在一起,沒有你和我。